2007年5月30日 星期三

柬埔寨 - 吳哥窟 Angkor Wat











按我啦


Google Earth上面的翻譯

Angkor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考古學站點在東南亞洲。 舒展在一些400平方。 km,包括樹木叢生的區域, Angkor考古學公園包含高棉帝國的不同的資本的壯觀的遺骸,從第9到15世紀。 這些包括Angkor Wat著名寺廟,并且,在Angkor Thom, Bayon寺廟與它不計其數的雕刻的裝飾。 科教文組織設定一個廣泛節目保障這個符號站點和它的周圍。


網路上找的資料

●中文名稱:吳哥窟 又稱 吳哥寺 
●英文名稱:Angkor Wat  
●批准時間:1992年 
●遺產種類:文化遺產 
●遺產遴選標準:
吳哥窟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(i)(ii)(iii)(iv)被列入《世界遺產名錄》。

建於西元七世紀「吳哥王朝」最強盛的時期,這個偉大的造城計劃,不僅展現著國勢的壯盛與工藝的精巧,更呈現出歷史上難得一見的佛教與印度教的偉大經典。

吳哥窟於 12 世紀耗 30 年時間所建造。總體分 3 層構造,由四面保護牆包圍。牆外挖有寬闊的護城河。它展示了高棉人建築的高峰造詣,其造型結構,幾何比例,美觀平衡,石雕工藝皆受譽為世界級的偉大建築物。

佈局
吳哥窟的整體佈局,從空中可以一目瞭然:一道明亮如鏡的長方形護城,圍繞一個長方形的滿是鬱鬱蔥蔥樹木的綠洲,綠洲有一道寺廟圍牆環繞。綠洲正中的建築乃是吳哥窟寺的印度教式的須彌山金字壇。吳哥窟寺坐東朝西。一道由正西往正東的長堤,橫穿護城河,直通寺廟圍牆西大門。過西大門,又一條較長的道路,穿過翠綠的草地,直達寺廟的西大門。在金字塔式的寺廟的最高層,可見矗立著五座寶塔,如骰子五點梅花,其中四個寶塔較小,排四隅,一個大寶塔巍然矗立正中,與印度金剛寶座式塔佈局相似,但五塔的間距寬闊,寶塔與寶塔之間連接游游廊,此外,須彌山金剛壇的每一層都有迴廊環繞,乃是吳哥窟建築的特色。

外郭
吳哥窟的護城河呈長方形如口字,護城河外岸有砂岩矮圍欄圍繞。護城河內岸留開一道30米寬的空地,圍繞吳哥寺的紅土石長方圍牆。中間樹立三座塔門。正中的一座塔門,是吳哥窟的山門,它和左右兩塔門有二重檐雙排石柱畫廊連通。畫廊外側(西側)石柱頂部的天花板,裝飾著蓮花和玫瑰花圖案。各塔門都有縱通道、橫通道,交叉成十字形,縱通道以出入寺院,橫通道以遊覽畫廊。此三座塔門的縱通道特別寬闊,可容大象通過,又名象門。三座塔門的頂部塔冠,雖已殘缺不全,但正中的一座,恰好比左右兩座高些,仍然像一個山字形,多少保留著原來比例,和吳哥窟頂層正面看的三座寶塔相呼應。南塔門之下供奉一尊毗濕奴雕像。畫廊內側(東側)是石壁,間以葫蘆欞窗。畫廊壁朝西的一面飾以舞女浮雕;畫廊壁朝東的一面,裝飾著跳舞或騎獸武士和飛天女神。門南的一尊飛天女神浮雕,是寺廟內獨一無二露齒微笑的飛天女神。

中心建築
十字王台盡頭是吳哥寺的中心建築群。它基本是由大、中、小三個以長方形迴廊為周邊的須彌座,依外大內小、下大上小的次序堆疊而成的三個圍囿,中心矗立五座寶塔為頂點,象徵須彌山。迴廊的內側牆壁既是寺的外牆兼巨型畫廊。迴廊的外側,有兩排並列的方石柱,其中一排支撐畫廊拱頂,另一排支撐半拱頂邊廊。迴廊的二重檐拱頂,覆蓋陶瓦,保護畫廊壁上的石雕,不受日曬雨淋。畫廊的石壁,排列雕工精細的八幅巨型浮雕。每幅浮雕高二米余,長近百米,全長達七百余米,繞寺一周。

藝術
吳哥窟佈局十分均稱,富有節奏。吳哥窟建築群,有兩種形式的對稱,鏡像對稱和旋轉對稱。從護城河、外郭圍牆到中心建築群,以橫貫東西方向的中軸線為中心,呈現準確的鏡像對稱。從廣場大道望吳哥寺見正中一高塔,兩座較小的塔在左右對稱地陪襯著,構成一個山字形。寺廟頂層的五子梅花塔群,除了中軸對稱之外,有更嚴謹的兩種旋轉對稱:從東、西、南、北四方,呈現相同的山字形構圖,成90度旋轉對稱。還有第二組90度旋轉對稱:從西北、西南、東南、東北、四個對角方向看,也是一樣的山字形構圖。五座寶塔也只有如此安排,才有最大限度的對稱效果,四面八方地重複展示同一造型主題。

從外郭到頂層的長廊形式如下:
●外郭圍牆:直葫蘆欞虛窗雙柱重檐長廊。
●基層圍囿:雕屏雙柱重檐迴廊,
●中層圍囿:直葫蘆欞虛窗單檐迴廊,
●頂層圍囿:明窗雙柱重檐迴廊,
●頂層、中層田字閣:四柱十字重檐游廊。

沒有留言: